職業治療
服務理念
職業治療團隊 (包括8位職業治療師及7位職業治療助理) 運用各式各樣具治療效用的活動及輔助科技,讓學生在學校、家中及社會環境上達致最高的獨立及適應能力。
感覺統合評估及復康
透過評估了解感覺統合失調學生(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的感覺特質和需要,並按需要度身訂造感統活動以改善其接收及處理不同如前庭感、本體感、觸感等訊息的能力,從而改善其空間感、大小肌肉能力、動作協調及計劃能力,並促進專注力發展,有助提升生活的適應能力,如﹕
運用「智能手環」去測量學生的「汗腺活躍度」(EDA)以了解其警醒度。
運用聽樂治療(ILS) 減低聽覺過敏情況,達致有效聆聽,改善學習和溝通。
在流程中進行「感覺餐單」訓練,定時給予適量的感覺輸入。
坐姿評估及建議
運用人體工學原理為全校學生進行全面及跨專業的復康坐姿評估,按個別需要而設計和製作特別坐墊及相關的配套(如﹕背墊、側墊),以矯正並保持正確坐姿、提升手部活動能力、減輕因不良坐姿引致的腰背痛和減少壓力瘡的形成等,達致學生能舒適和安全地進行各日常流程及課堂活動。
運用人體壓力分佈測量系統作實時坐姿評估以建議適切的坐姿系統。
上肢及手部評估及復康
透過標準化評估、臨床觀察和有意義的活動來改善學生的上肢及手部肌能,如﹕功能性關節活動幅度、握力指力、力度控制、雙手協調、精細的手眼協調、手指靈活性和物件操作能力,以提高學生在自理、課堂學習(如﹕執筆書寫)中的功能表現。
生物回饋互動遊戲誘發學生自主運動
「肌電波驅動模式復康機械手」及「可携式外骨骼手套」提升手掌開合、拾放物件和拈箝細物的能力及獨立生活能力
鏡像治療改善手部動作恢復、改善手部感覺及減少偏側忽略
保雲治療有助提升關節活動幅度、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及舒緩痛症
透過跨專業團隊協作將治療元素融入學校活動(如﹕舞蹈組、射擊組)和流程中(如﹕課間舞、課間操),寓治療於生活流程中
視覺運用評估及治療
透過標準化評估和運用互動遊戲來改善視覺感知能力和眼球自主控制能力,如﹕凝視能力、追視能力、視線轉移能力、眼球聚散能力等,以提升閱讀和抄寫表現,如﹕
運用「艾蘭綜合症篩選測驗」了解學生的因光敏感而引致的閱讀或抄寫的問題
運用互動遊戲來改善追視能力以應付70-80%高效能眼球控制的課堂活動,例﹕球類活動
透過跨專業團隊協作了解學生的視覺能力、閱讀能力,及共同策劃訓練目標和課堂策略,如﹕字體大小、行距、使用輔助工具、課室座位安排等。
自我照顧及功能性復康
透過實時評估及觀察全面了解學生的功能表現和體能限制,包括﹕日常自理、課堂操作、家居操作、社區獨立生活能力,從而提供適切的「調適方法」和「輔助科技/工具」,也藉家訪進行家居環境評估,為學生提供實地日常生活和社區生活技巧、照顧者訓練、環境改裝及家居安全設施建議如﹕
建議和訓練未能言語和活動的學生運用眼動儀操控電腦,提升學習能力和課堂參與度。
與中文/視藝/生活技能科任協作,針對課堂的學習差異來設計個別化的調適步驟和方法,達致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建議及訓練行動不便的學生操控電動輪椅進行室內及社區活動,達致安全駕駛。
工作評估及復康
透過標準化評估和現場觀察全面了解學生的工作能力和體能限制,從而制定介入計劃目標和訓練,以切合實際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如﹕
透過「職業適應訓練計劃」進行「功能性能力評估」和現場觀察,有系統地評估及分析與工作相關的肌能表現,來制定介入計劃,進行基礎肌能訓練和工作技巧訓練。
按資歷架構「咖啡師助理課程」透過跨專業協作設計及營造不同的校內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體驗不同工種的面試技巧和實際操作技巧,並定期外出實習。